自2015年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设立以来,我国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通过系统化、创新化的教育实践,推动国家安全理念从“认知”向“践行”深化。今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新时代 新科技 新安全”五盾讲堂·曲阜站活动以科技安全为主题,在孔子故里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创新性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成为十年教育历程的缩影。本文以该活动为例,回顾十年发展脉络,剖析科技安全的核心内涵,展现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
一、十年脉络:从顶层设计到全民共识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设立十年来,始终围绕“大安全”理念展开:
制度体系完善: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纲领,构建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态等20个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体系,配套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形成法治化教育基础。
教育模式创新:从单一宣传到“主题+互动”模式转变,通过“五盾讲堂”“国家安全课代表”等品牌活动,结合新媒体矩阵传播,实现线上线下协同覆盖。
全民参与深化:从政府主导到社会共治,通过老兵驿站、企业圆桌对话等机制,调动高校、企业、基层力量、退役军人群体,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二、五盾讲堂·曲阜站实践:科技安全与文化传承的融合
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五盾讲堂·曲阜站以“新时代 新科技 新安全”为主题,凸显三大特色:
(一)科技安全前沿研讨:筑牢数字防线。
专家视角:360集团周鸿祎揭示数字化时代网络攻击的国家化趋势,提出“以模制模”AI安全策略;奇安信孙健强调动态防御体系构建。
实战路径: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原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郭启全提出“新质战斗力”理论,推动技术转化。企业家圆桌聚焦“科技突破与产业安全”,达成“科技安全是新时代长城”的共识。
(二)文化赋能安全:传承与创新共振
红色基因传承:钱壮飞孙女讲述先烈故事,孔令才少将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以历史记忆筑牢信仰根基。
传统文化浸润:润泽园白立新阐释传统文化对科技自信的滋养作用,探索“文化安全”与“科技安全”的协同路径。
全民参与机制:教育与实践的闭环。
基层覆盖:通过公交电视、商圈展板等载体,实现线下宣传覆盖全国7100余块屏幕;线上话题“我是国家安全课代表”引发1200万次互动。
老兵驿站启动:计划五年内建立20万家驿站,助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将国家安全理念融入社会治理。
(三)理论深化: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科技安全逻辑
结合国家安全部党委书记、部长陈一新“以高水平安全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论述,科技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愈发凸显:
战略定位:科技安全是“新质战斗力”增长极,需以系统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
风险应对:应对外部技术封锁与内部风险传导,需构建“动态综合防御体系”,提升科技自主可控能力。
文化支撑: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哲学,为破解科技霸权、构建全球安全新秩序提供东方智慧。
三、成效与启示:教育赋能国家长治久安
十年实践表明,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已实现从“认知普及”到“能力提升”的跨越:
意识提升:通过案例教学、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公众对科技安全等新兴领域的认知水平显著提高。
能力转化:企业、高校等主体主动将安全理念融入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环节。
社会共识:“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从个人到国家”的防护网络。
展望未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将持续以科技赋能、文化铸魂为双翼,以教育之光照亮安全之路,在百年变局中筑牢国家安全根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从曲阜站的科技安全探索到全国范围的实践创新,十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书写了“知行合一”的生动篇章。面向新征程,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必将凝聚更磅礴的力量,守护万家灯火,护航国泰民安。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