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新闻

《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版》发布,结婚率跌至20年来最低,沪浙鲁最低

2022年03月29日 11:04:05 来源:中国城市网

3月28日,由梁建章、任泽平联合多位学术专家设立的育娲人口研究机构发布《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版》。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结婚率5.8‰,为20年来最低。其中,上海常住人口结婚率3.8‰全国最低,其次是浙江、山东。2021年结婚登记对数下降到763.6万对,连续八年下降。

报告指出,我国近年来初婚人数连续下降预示了极低生育率,在适婚人数减少,结婚生育成本过高,性别比失衡、社会竞争压力大和婚育观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未来我国初婚人数仍将呈下降态势。

报告呼吁,针对超低结婚率、生育率以及年轻人口的迅速萎缩等社会问题,急需出台相关政策。报告也提出“增加大城市住宅土地供应;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立男女平等、生育友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放宽收养和送养条件;法定婚龄降到18岁;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启动中国《同居法》的立法可行性研究”等建议促进婚育水平提升。

结婚率初婚人数下降近半,离婚率陡增近3倍

报告根据民政局公布数据分析,2021年全国结婚登记数相比2013年峰值数据减少583万对,为1986年以来最低。而与出生人口更密切相关的初婚人数,从2013年的2385.96万人峰值持续下降至2020年1228.6万人,下降幅度达48.5%。

图片 1.png

报告显示,2000-2020年全国结婚率数据呈“先升后降”趋势。2020年结婚率5.8‰相比2013年最高点9.9‰下降了41.4%。与此同时,离婚率则从2000年0.96‰上升至2020年3.1‰,最高点2019年3.40‰相比最低点2002年0.9‰,飙升近3倍。

图片 10.png

根据2000年-2020年中国结婚率及离婚率变化图显示,离婚率是一个基本上直线飙升的状态,结婚率有一段,那就是2000年到2013年期间,用过短暂的上升。

梁建章认为,这是因为2000年-2013年的适龄适婚人口可能是80后,人口基数较大。由于一胎化政策针对90后执行较严格,所以当90后到达适婚年龄,结婚率下降得非常快。

分地区来看,2020年上海常住人口结婚率3.8‰全国最低,其次是浙江、山东、福建、广东;离婚率方面,2020年最高的地区是天津市,达到4.93‰,其次是重庆、贵州、吉林、黑龙江。

图片 11.png

这些结婚率和离婚率是否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点?对此,梁建章表示,总体来说是全国性的,没有某个地方结婚率下降得特别厉害,虽然人口基数有差异,结婚率发达地区结婚率可能相对较低,农村稍高些,但是下降的幅度大概是全局性的。随着大城市的养育成本提高、婚姻成本的提高、年轻人的观念转变,大城市的结婚率持续下降,比如北京、上海。但是像中部、西部省份,虽然基数比较高,但是下降的幅度同样很大。

年轻人减少、结婚生育成本过高等导致结婚人数下降

年轻人数量下降,适婚人群总量减少,是结婚人数和结婚率下降的一个关键因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80后、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23亿人、2.1亿和1.63亿,整体呈不断下降趋势。近8年20岁-29岁对应出生人口总体下降11%。

图片 3.png

性别比长期失衡、“男高女低”的传统婚配观念导致结婚人数进一步降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20-40岁的男性较女性多1752万人。报告分析称,传统的婚配观念,一般倾向于“男高女低”的梯度婚配模式,如果按婚姻条件的高低把男性分为甲、乙、丙、丁4个等级,女性也分为甲、乙、丙、丁4个等级;那么一般是甲男和乙女结婚,乙男和丙女结婚,丙男和丁女结婚,而剩下的甲女和丁男就会找不到对象了。所以,现在大城市有很多甲女是大龄未婚女性,而农村则有很多丁男是大龄未婚男性。这也是我国近年来结婚率不断下降的原因。

图片 16.png

养育成本过高也让初婚年龄不断增长。虽然结婚的目的不仅仅是生孩子。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恋爱双方没有能力养育孩子,就没有迫切的动力结婚。报告数据显示,全国多地初婚平均年龄普遍推迟,多地区初婚年龄突破了30岁。如湖北襄阳,初婚年龄5年内推迟了5岁,2021年襄阳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35.23岁,女性33.96岁。

养育成本过高也导致同居率上升很快,而非婚生孩子还是非常少。根据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1985-1989年出生的男性未婚同居率为37.99%,女性则为33.13%。而1980-1984出生队列中男性未婚同居率为30.33% 女性为26.79%。根据2016年CFPS数据,中国的婚前生育和未婚生育(生育后始终未婚)的占比呈上升趋势,其中,出生队列为1980-1989年的人口婚前生育占比为6.1%,未婚生育占比为1.2%。这一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东亚国家如日本、韩国。

结婚成本过高和社会竞争压力大抑制了结婚意愿。城市高房价、农村天价彩礼等结婚成本增加,进一步抑制当代青年的结婚意愿。房子是结婚的首要条件,当前,我国部分大城市的房价早已超出普通工薪阶层的经济承受能力,许多年轻人由于买不起房,只能选择推迟结婚。在部分农村地区,天价彩礼导致很多年轻男青年结不起婚。此外,社会竞争,就业压力和婚姻观念的变化,也挤压了人们对婚姻的向往。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大学毕业生选择“慢就业”。如果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结婚生育意愿自然会降低。

关于结婚问题和人口问题的关联性,梁建章分析,中国非婚人口生育大概1%,和日本、韩国的2%以下差不多,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基本上只有结婚了才能生小孩。过去几年结婚率的下降,今后几年我国出生人口必然还会进一步下降。近年出生人口下降非常快,过去五年从1800万下降到1000万,可能1000万还不是底,未来有极大概率跌破1000万。

降成本、降门槛、改观念,七大建议鼓励婚育

综合多项因素来看,未来我国结婚率和生育率仍会继续下降。对此,以梁建章、任泽平为首的育娲人口研究相关专家提出了多项政策建议。梁建章称:“虽然有一部年轻人可以接受租房结婚,但买房依然是大部分人结婚的首要条件,降房价可以有效减轻年轻人的结婚生育压力。”对此,可以通过增加大城市住宅土地供应,给予有孩家庭购房补贴;而生育压力也是很多人不想进入婚姻的重要原因,因此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也至关重要。

此外,报告还建议《民法典》修改相关收养条款,放宽收养范围和收养人限制条件,包括取消收养人子女数要求、降低收养人年龄要求等;报告表示当今世界主流法定婚龄男女均为18岁,降低法定婚龄,有利于保护普遍存在低龄事实婚姻一族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报告也关注了未婚人群的权益,提出了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启动中国《同居法》的立法可行性研究等建议。

图片 2.png

“社会各方需要引导年轻人树立积极的恋爱观、婚姻观,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帮助更多的单身青年走进婚姻、建立家庭。比如社会舆论需要改变‘男高女低’的传统观念,提倡男女平等,包容婚配条件‘女高男低’的家庭,男性要多在育儿方面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梁建章表示。

责任编辑:朱俐娜
  • 婚姻
  • 生育率
  • 生育年龄
  • 梁建章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