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媒体走进邓小平故里:家风乡风,要嘚!

2024年09月04日 15:11:52 人民日报客户端张明瑟 李佩蔺

“我知道邓小平,我崇拜他。”

中国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已然跨越山海,走向世界。

9月2日,四川省广安市协兴镇。参加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的欧亚媒体考察团,走进邓小平故里,感受世代传承好家风新乡风。

“渠江水,清又清,江边有个牌坊村。”

“巍然屹立的德政坊,心中丰碑万古存。清冽甘醇的老井水,点点滴滴暖在心。”

……

在“村歌墙”前,《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驻足良久。他拉着翻译帮忙解读歌词,频频点头又有所深思,不时感慨道:“代代相传的好家风、好乡风,真是一个村子留给后人最重要的遗产。”

塔吉克斯坦“阿维斯塔”通讯社总编辑占纳特洪•库尔班诺娃(左)笑意盎然,拉着其他成员,一起体验牌坊村内民风民俗展陈。(温素威 摄)

广安家风、郑氏家规、蒲氏家训……虽然半文半白的中文表述,难住了考察团成员,但方方正正的汉字,营造出庄重氛围,成员们无不沉浸其中,体会中华家风文化的博大精深。

“所有伟大的人,都需要接受教育的良好环境。好的家风加上好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副总编辑鲁斯兰·肯扎耶夫从教育后代的角度,抓住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在这里,我看到成功的人既需要自己努力,也需要祖祖辈辈的‘铺垫’。在世界各国,教育后代都是很重要的事。勤俭、好学、友善,这里的家训、家风,让我看到了传承延续良好品质的好方法。”

移步邓小平故里景区,热情的阳光下,美丽的田野中,一座庄严肃穆的建筑映入眼帘——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很多年以前,我还在大学主修经济学时,老师就常常跟我们讲述中国改革的故事。后来,我也写了不少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文章。”本次参访对于这位“中国通”、格鲁吉亚“经济中心网”总编辑莉安娜·乔尔乔利亚尼来说,生动印证了中国古诗中的一个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俄罗斯“大欧亚”总编辑弗拉基米尔·别列日内赫对村里的图书文创角很感兴趣,对书法、折扇等中华文化标志性符号,他总会拿起手机和相机,记录下来。(张明瑟 摄)

一盏灯、一个杯子,一份文稿、一张报纸,一把锄头、一间房屋,这些实实在在、可触可感的文物,让莉安娜·乔尔乔利亚尼开始思考宏大改革与个人家风、乡风民风之间的关联。“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都有现实的来源。其中,家风乡风,很重要!”

蚕房院子、翰林院子、北山小学,在邓小平故里景区,考察团成员漫步其间,不断拿起手机相机,拍下家风乡风的物质载体。“2023年,我们接待游客354.6万人次,今年1—8月,我们接待游客299.6万人次,增长趋势明显。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提档升级基础设施、举办系列活动、推出特色宣讲活动,将家风文化、红色文化传递给更多人。”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副局长郑亚辉说。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乡风建设。经此一行,考察团成员纷纷向记者表示,好家风的故事,是各国人民都需要、都能够理解的精神财富。“我不仅会写文章,还会发布图片、视频,让乌兹别克斯坦的人们了解这里的家风故事,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副总编辑鲁斯兰·肯扎耶夫表示。

《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认真拍摄文物,他曾写过不少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报道。这次参访,他经常感叹中国发展变化之快。(李佩蔺 摄)

小到一张纸、一支笔,大到一辆车、一座房屋,考察团成员常常排起队,认真地在文物前拍照留念。(李佩蔺 摄)

格鲁吉亚“经济中心网”总编辑莉安娜•乔尔乔利亚尼与牌坊村村史馆内的铜像合影。中国家风乡风和改革发展,在这里凝结成一处处沉浸式展览,吸引考察团成员们的关注。(李佩蔺 摄)


责任编辑:乔妙妙

邓小平家风家训时政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