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响应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深情号召,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新质‘电’亮乡村,青年智绘未来”乡村振兴促进团赴江苏省、河南省多地农村,在七月开展“科技进农村,支教促发展”系列活动。
蟹苗茁壮,原是科技展露新芒
近万亩河塘,每年产出数万吨的河蟹,千年历史文化古镇扬州宝应射阳湖镇近几年渔业也逐步兴起。实践团队长胡杰同学向当地养殖大户求教养螃蟹“发家致富”的秘籍。
早年间,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蟹池中发生水草腐烂、池水发臭的问题,导致农户减产过半,现在射阳湖镇的村民在村支部、村委会的指导下紧跟政策引领,发展经济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保证了水体内原生藻类、水草的生长量,采购水体监测设备、增氧设备等一系列智能化工具,有效保证了水体情况可以在家看,实时看。此外,近些年兴起的无人机行业,为村民在播撒饲料、科学除虫方面提供了有效帮助。
胡杰同学向村民介绍了南京浦口星甸街道的智慧农业模式,建议进一步提高当地渔业智能化水平,将手动调档的溶解氧监测设备“以旧换新”为自动监测、调控、反馈的新型设备;以“支部+家庭农场+养殖户”的方式构建生态渔业网格化、品牌化,举办特色农家乐活动共同推进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田两用,应是环保助绿色生产
实践团同学注意到,村内不少水塘上面安装了倾斜的太阳能发电板,村民介绍道“这是近几年刚在村里兴起的绿色农业,以前我们水草生长要太阳、蟹苗喜阴又要躲太阳,再加上水草的生长很难把控,现在我们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致富道路,倾斜的太阳能板又发了电,水草又可以在空隙中生长,螃蟹能遮阳的地方也更多,每年拿到的钱更多咯。”
在平原地区因地制宜使用太阳能发电板,通过科学的布置,在兼顾一二产业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走好绿色、生态的道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从不冲突,做好环境保护的“守门员”,才能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书声琅琅,最是支教书写梦想
实践团副队长欧阳明霞同学前往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一小学开展支教活动。为期二十多天的支教活动让支教小分队的同学和乡村里面的孩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乡村目前还是我国教育资源较为薄弱的环节,用我们的课余时间帮助孩子们认识更广阔的世界我觉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孩子们在每天下午的手工课上会画画、折纸,不少小朋友会把作品送给我们,他们用最纯真的童心做出了最珍贵的礼物。”
课堂上,支教小分队的同学通过视频、实体模型向孩子们展示了自动化设备在智慧农业应用的场景,深深吸引了乡村孩子的注意。自动营养补给打造生态友好型农业、智能调控终端助力规模化生产。自动化的农机设备由于其价格高昂,在这个小村落还是少见,但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段段精彩的动画视频所展示的智能化、专业化的设备与高效的农业作业效率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探索科技、探索农业的种子。“小豆班”班长高高举手对欧阳同学说:“我以后也要学自动化,让爸爸妈妈可以有更多时间陪我!”
欧阳明霞同学看着孩子们在操场上嬉笑欢闹,在支教日记的封底上写下这样一句话“一开始来这,还有些不适应,但是这么多天的接触、相处,孩子们天真稚拙的笑脸和真挚的感情无不让我们小分队成员动容,相信孩子们会努力学习,未来好好建设他们的家乡。”支教日记里面五颜六色,是孩子们用花花绿绿的水彩笔画出的他们想象中未来的家乡与对“小老师”们的不舍。
未来,“新质‘电’亮乡村,青年智绘未来”乡村振兴促进团将继续学习智慧农村模式,收集优秀示范案例,致力于推广、建设智慧新农村,在支教中发挥专业特长科教兴农,在奉献中谱写青春篇章。
撰稿:侯起峰、胡杰、贾健阳
摄影:欧阳明霞、胡杰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