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动态

诗词女儿 南开精神——缅怀叶嘉莹先生

2024年11月29日 15:26:28

云图片

2024年11月24日晚,南开大学发布讣告: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国际著名教育家、诗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1月24日15时23分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叶嘉莹先生,这位诗词的女儿,用她的一生诠释了真正的诗和远方。在她的引领下,古典诗词不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鲜活的生命,流淌在每个人的血脉中。

作为一名南开人,我对叶先生的仙逝感到无比悲痛。送别先生,我踏着沉重的步伐,前往迦陵学舍,为先生献上一束鲜花,深深鞠躬,以寄哀思。

时间倒回到2016年4月6日,天津大剧院里座无虚席,叶嘉莹先生以“要见天孙织锦成——谈我来南开大学任教的前后因缘”为题,分享了她的诗词人生。回想起现场聆听先生的讲座的场面,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92岁的她,站在讲台上两个多小时,声音铿锵有力。她讲述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学术追求以及来南开大学任教的因缘际会,那份自在与从容,深深地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讲座结束后,我久久不能平息内心的崇敬和激动,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让我们甘拜下风的是先生的工作强度,每天工作到深夜两点半。先生一生起伏辗转,她却将痛苦化作营养,将人生活成了一首诗。先生说她来南开是由于神奇的因缘,那一刻很荣幸我是南开人,更开心的是能现场分享这位传奇人物的近百年的风雨兼程。”

云图片

2016年4月6日叶先生在天津大剧院讲座的门票

云图片

2016年4月6日叶先生讲座现场照片

同年10月28日,在南开大学文学院东方艺术大楼演播厅,我聆听了叶嘉莹先生主题为“从弱德之美谈苏辛词的评赏”的讲座。听完讲座,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有一股力量在驱使着我,让我用笔墨去描绘这位伟大的学者,去传达叶先生的那种精神。

云图片

2016年10月28日 叶先生在南开大学东艺楼讲座的入场券

云图片

2016年10月28日 叶嘉莹先生讲座现场照片

为表达对叶嘉莹先生的敬意,我决定用画笔将她的精神具象化,创作一幅中国画作品。在画室里,我静静地构思:叶先生身着菡萏色的中式衣裳,面容慈祥而睿智,眼中闪烁着对诗词的热爱与执着。我试图捕捉她身上那种独特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风貌,将诗词精神与南开精神融为一体,落笔于纸上。经过数月的构思与创作,终于在2018年10月17日,我完成了《叶嘉莹像》的中国画创作,并在由南开大学工会、党委学生工作部、离退休人员管理处、校友工作办公室联合主办,党委宣传部、图书馆、南开大学天津校友会、教职工书画协会协办的《最忆南开——百年校庆摄影书画作品展》中获奖。那一刻,我深知,这不仅是对我创作的肯定,更是对叶嘉莹先生精神的传承与致敬。

云图片

中国画《叶嘉莹像》 作者 李欣

云图片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克欣为作品颁发证书

2019年南开百年校庆前夕,我又一次提笔创作了关于先生的另一幅中国画作品。这幅作品有幸入册了《百年南开记忆》艺术长卷,并被南开大学永久收藏,成为了我与叶嘉莹先生之间的一份珍贵纽带。

云图片

云图片

《百年南开记忆》艺术长卷 (局部)作者 李 欣

云图片

云图片

《百年南开记忆》艺术长卷捐赠证书

斯人已去,诗意永存。叶嘉莹先生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她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像璀璨星辰,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古典诗词,从中汲取力量与智慧,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熠熠生辉。

在叶嘉莹先生精神的指引下,我将继续前行,用手中的画笔讲好南开故事,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南开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文/青年画家 南开大学文学院2010届校友李 欣

责任编辑:乔妙妙
  • 南开大学
  • 诗歌
  • 艺术
  • 文化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