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叶子”点亮乡亲们的“好日子”——记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十佳农民朱霞

2024年12月03日 19:46:57

一方好田,一端牵着农业发展,一端牵着村民饭碗。身处鱼米之乡的朱霞,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带着造福乡土的情感,传承父辈的衣钵,种好田、出好米,是她的初心和梦想。

1aacd454937b7bab0d7789e6be1acc5.png

“我的家乡衡阳县台九村是传统粮食生产大村,过去并无种植烟叶的历史。作为村委、合作社负责人,如何带领村民们增收致富,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关注到省政府、省烟草公司提出的‘烟田即粮田、烟农稳粮农、烟叶促稻叶’发展规划,我第一时间‘打探’衡阳县烟草产业发展情况。”朱霞说。

了解到近3年衡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累计向地方投入烟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00余万元,开展烟稻轮作3.3万亩,同时以多种形式支持乡村振兴后,2022年,朱霞第一次在全村大会上提出种植烟叶的想法。“但一开始,村民们顾虑重重,有的说没种过烟,怕种不好,有的说种烟靠天吃饭、风险大……支持种烟的寥寥无几。”朱霞回忆说。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毕业生,她坚信,主动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跟着党的政策走,把产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准没错。况且,当地的水稻种植产业已形成规模,技术、队伍稳定,种烟有烟草公司提供专业指导,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

于是2023年,朱霞自掏腰包拿出10万余元作为启动资金,发动3户村民组成第一批烟农队伍,正式启动烟叶种植。衡阳县局(分公司)派出烟叶技术员“一对一”给予技术指导,同时为村里修建了第一批新型烤房。经过一年的用心经营,第一批烟农不仅创造了1200余元的亩均纯收入,还带动了村里30余人获得务工收入。

看到烤烟种植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种烟队伍。

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24年,衡阳县局(分公司)为台九村带来 “喜讯”:在台九村开展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多次实地考察后,2024年6月,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何湾塘组高标准烟田建设项目全面完工,项目投资近200万元,其中建设塘坝5个、机耕道6条。高标准的烟田、烟水、烟路,不仅解决了原本水源缺乏的问题,还拓宽了道路,便于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种植、集约化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好土好水,滋养万民;一方好田,生出“黄金”。高标准烟田建成后,台九村的烟叶产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2024年,全村共种植烟叶150亩,户均收入实现突破,加上“烟稻轮育”“烟稻轮作”收获的烟后优质稻,烟农亩均增收1000元,一地生“两金”,“金叶子”让村民们成功实现“钱袋子”和“粮袋子”双丰收。

农业发展要在农村、富农村、为农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注城乡融合发展,作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等部署。为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拓宽产业发展版图,朱霞在烟草公司的指导和支持下,带领村民进一步探索水稻、烟叶产业与大农业融合发展,推进农田共建、设施共享、主体共育、技术共构、产业共融的多元产业体系,推动“烟、粮、菜、养、旅”融合发展,多渠道带动产业兴旺、助力村民增收。

2024年,烟草公司在台九村新建育苗大棚2座,鼓励合作社和农户利用烟叶生产相关技术、烟基设施设备、专业化服务助力湘莲、油菜、有机蔬菜、鲜鱼养殖和大米加工业等非烟产业发展,实现水稻集中育秧、蔬果各类作物种植50亩以上,为水稻种植户节约成本2万余元,非烟产业总产值超过20万余元。

发展服务人民,发展造福人民。产业发展好了,村民们富了,村里的居住环境也要越来越好。在烟草公司指导下,朱霞又利用村里的湘莲、稻田、蒸水河的自然风光,环绕高标准烟田规划建设凉亭、风车等系列景观,修建民俗文化广场、游步道,种植花草树木,打造了一个数字烟稻公园示范区,将稻田、烟田、荷塘等自然景观融于一体,实现地方农业特产、烟叶种植与观光旅游等融合发展,让村民生活在花园里、绽开笑脸过日子。

“未来,我将继续带领台九村的‘新农人’们,在希望的田野上,种下稻谷、种下烟叶、种下梦想,为宜居宜业、富裕富足的美丽乡村建设贡献积极力量。”朱霞充满信心地说。(通讯员:李筑超、王敏、龚玲)


责任编辑:乔妙妙

农业三农农村种植业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