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新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积极响应行业号召,认真履行国企责任,主动落实县委“产业富民”发展战略,以烟叶产业为杠杆,撬动乡村振兴大发展,在安山乡车头村等地构建起多方共赢格局。
深入调研,把准“乡村需求”之脉
车头村烟稻轮作区一角
新宁烟草深知,发展产业必须紧密贴合乡村实际。为此,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展开细致调研,与村民促膝长谈,了解土壤肥力、气候特点等自然条件以及村民种植意愿和技术水平,为产业规划提供了精准依据。
曾经的车头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产业结构极为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模式,然而,传统农业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微薄的收成难以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
“这种状况导致了村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众多身强力壮的青壮年纷纷选择背井离乡,前往城市打工,以寻求更高的收入。于是,村里的土地渐渐无人耕种,抛荒现象愈发严重,大量的优质土地资源被闲置浪费。”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员向调研小组说到。
而村集体经济在此情形下,也陷入了绝境,没有了收入来源,连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都难以开展。道路年久失修、水电设施老化、公共服务设施匮乏等问题接踵而至,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质量,也制约了车头村的进一步发展。
调查就是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只有通过调查掌握更多第一手资料,在分析研判中找准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关键点、着力点,才能因势利导打造乡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立足资源,开好“盘活利用”之方
车头村烟稻公园一角
近年来,新宁烟草充分挖掘安山乡车头村等地本土特色,大力推广烟稻轮作种植模式,结合生态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多元业态,构建“烟叶+N”现代烟草产业体系,探索出一条资源整合、循环发展之路,实现了山水生金、田园增值,在烟农增收、产业融合、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上展现新作为。
以烟叶产业为基础,以高标准建设烟稻轮作示范基地为依托,充分挖掘乡土文化、名人故居、风景名胜区,打造烟旅融合精品路线3个,促进烟叶产业与农旅融合发展,充分展示融合效果。
通过依托一系列美丽乡村项目实施,打造烟稻田参观区、美丽乡村庭院区、冻江河生态区、党建建设示范区、烟草文化展示区“五区一体”的宜业宜居宜游“烟稻公园”,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休闲观光。
“尤其是当下稻谷即将成熟的时节,每天来打卡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如今冻江河上的风雨桥修缮完工,又为车头村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车头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小红介绍到。
创新驱动,拓宽“增收致富”之路
车头村数字乡村数字烟田应用
在传统烟叶种植基础上,新宁烟草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推广绿色防控、智能烘烤、数字烟田、智能化害虫监测系统、智能化气象监测系统等先进技术,全面推广性诱剂、生物农药和生防菌,种植向日葵绿色防控隔离带,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和辐射区,保障烟叶生产安全、烟叶质量安全和烟区生态环境安全。
以早生快发为技术路径,以“中棵烟”为培育方向,以均质化生产为特色保障,把好翻耕起垄关、壮苗移栽关、平衡施肥关,着力打造关键技术高到位率,全面提升烟叶品质与产量。
以农机农艺融合为突破口,聚焦“农艺匹配、轻便适用、作业高效”,加快农机研发改造,全面提高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努力构建全程机械化生产系统,向轻松种烟、质量效益并重迈进,最终实现烟叶生产减工降本,促进烟农增收。
今年,烟农李万辉在使用打凼施肥一体机作业的时候,用皮尺测量和查看施肥情况后说到:“肥料施用均匀且距离安全,不仅达到了大穴深栽和合理密植的技术标准,还实现了打凼施肥一体化,在实现标准化生产的同时省时省力省工!堪称‘神器’。”
近年来新宁县研发出井窖式移栽双孔机、两段式育苗智能浇水装置、营养土粉碎搅拌一体机、定量浇肥水肥一体机、半自动开沟培土机、打塘环施底肥一体机等,着力破解邵阳烟区“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瓶颈问题。
同时,通过“农户+合作社+加工厂”模式,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在产业升级中收获更多红利。“目前全村拥有多家企业和加工厂,推出“自立涛红”品牌烟稻米、纯菜籽油、安山豆腐等农产品,入驻网络销售平台、湘村636零售终端店,并建立农产品直播间,农产品销售市场全面拓展,实现自己种植—烘干—打米—包装—销售一条龙,近几年车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百万元以上。”车头村支部书记肖自立介绍到。
如今,新宁县的乡村大地上,烟叶产业蓬勃发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未来,新宁县将继续以产业为笔、以创新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张赐喜)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