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把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统筹实施电子信息产业产能升级、生产工艺升级、主营业务升级“三大升级”行动,支持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助推工业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
图为近日,华蓥市华蓥山经开区瀚海精密电子厂智能车间内,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人民图片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去年9月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又一次聚焦,再到这次全国两会上共商国是时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作出深入阐释、指导发展实践。《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今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位,并作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等具体部署。
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已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那么,以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如何焕“新”?优质可持续发展如何提“质”?两会代表委员就此积极建言献策。
徐冠巨代表: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灿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认为,新趋势下,以往“做规模”、盲目扩产能的做法难以跟上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他建议,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中国企业升级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必须依靠品质提升、品牌提升、科技硬实力提升,与国际一流企业同台竞争,这是我们的方向,更是我们的责任。”徐冠巨说。
传化集团的实践也为这一观点提供了佐证。“我们经过7年持续攻坚克难,突破稀土顺丁橡胶这一卡脖子技术,实现了进口替代,目前产销两旺。”徐冠巨说。
为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徐冠巨建议:一是各级政府在政策和资源上,推动企业从单纯模式创新大力转向科技创新,创造更多的原创性、突破性、颠覆性成果;二是鼓励科研机构与优秀企业强强联合,为共建研发平台、共享科技成果提供政策和机制支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发挥民营经济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开放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行动和创新课题,共同促进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升级发展。
蒋颖委员:
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创新体系
■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主席蒋颖认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体系的运转效率是关键。
“近年来,得益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在科技研发领域的投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多个关键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蒋颖认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表明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需要提高。换句话说,科技成果转化率需要提高,进而提升整个创新体系的运转效率。
在蒋颖看来,造成转化率不够高的原因包括市场主体动能不够足、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度不够高,以及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渠道发展不够充分。
蒋颖建议,引导社会风险投资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投资力度,为企业的可持续研发增添动能;同时,优化合作机制,促进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专业社会组织倡导的三体联动,提升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度;此外,以高水平制度开放主动构建国际共同创新网络,鼓励外资企业在华开展更多研发活动,增加国内国外创新资源的合作渠道。
雷军代表:
促进先进智能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亚欣
作为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对保持我国在全球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建议:
应促进先进智能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加速工业大模型部署。继续加强5G、数据中心、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建议主管部门尽快出台专项,以智能制造系统软件、AI大模型和通用仿生机器人的部署应用为重点产业突破方向,支持打造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应用场景。
同时,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探索智能制造“中国范式”。中国的智能制造创新,需要系统性形成技术和产业生态的标准化优势,才能持续赢得全球竞争的引领地位。支持国内企业和专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以产业链影响力促进国家标准规范的融合,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和推动标准群发展,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创新、赋能和服务的生态体系。
此外,支持龙头企业承接智能制造重大专项,攻关关键技术装备。建议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加快推动智能制造重大专项立项实施,推动智能生产装备、智能检测装备、智能制造软件等关键技术设备研发攻坚和产业化,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马永生委员:
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
■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楠
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有效释放了经济发展新动能。但该产业目前也面临着低水平投入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大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马永生建议,一是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顶层设计。国家层面系统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统计工作,有效收集各地区产业、各细分领域等发展情况,以“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推动产业布局。二是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尤其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能源转型关键技术和碳中和技术等领域,探索制定相关补贴激励政策,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政府集中采购等方式扩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税支持覆盖面。三是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金融体系。以现有科技金融试点产品为基础,逐步形成体系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服务方案,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比如,引导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服务力度,进一步完善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创新性债券品种,适度放宽集合债发行主体资格等。
史浩飞代表:
提升科技领军企业基础研究能力
■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
“新质生产力关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如果一个城市能结合自身特色超前布局,就会给未来带来全新机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飞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一批能够开展基础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先发优势的领军企业。
史浩飞在履职中发现,目前我国通过税收减免和研发补贴等政策的支持,科技企业研究开发总量持续上升,但是投入基础研究的比重没有明显增加。
“虽然科研院所与大学一直致力于解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问题,但是由于缺少领军企业从需求端发挥主体作用,科技与经济的‘两张皮’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为此,史浩飞建议,放宽科技企业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的参与条件,允许更多类型的科技企业参与其中,集合多方资源共同投入基础研究。
“建议鼓励资源、设施、数据开放共享,引导科技领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新协同,对在合作中取得突出成果的企业给予奖励和表彰。”史浩飞说。
明东委员:
加强国家大科学装置集群产业引领能力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近年来,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持续推进,正在加速实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转变,为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科技专委会副主任、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釆访时表示,目前在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作用上仍面临一些问题。
明东说,一是大科学装置集群之间协同合作有所缺乏,潜能挖掘不充分;二是对大科学装置集群的关键核心部件自主创新有待加强;三是大科学装置集群对高科技产业聚集效应不够明显。
为此,他建议:一是加强顶层管理制度设计,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强化大科学装置集群之间的深度合作和协同攻关,形成制度化和任务化发展模式;完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的多学科人才引育体系。二是关键部件的自主创新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大科学装置集群的一些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上,需要更加有效的合作模式。三是根据大科学装置运行的内在规律和不同类型人才的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大科学装置集群所聚集技术人才的积极性,面向国家需求,进行有组织科研和开展战略攻关,解决“卡脖子”难题。
刘庆峰代表:
完善顶层设计推动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飞速发展,取得不俗的成绩。但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履职中发现,目前,我国通用人工智能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他呼吁,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制定国家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建议在2017年7月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瞄准我国通用人工智能发展中需要重点补上的短板进行设计,围绕自主可控通用大模型研发、源头技术前瞻布局、算力生态构建、高质量数据开放共享、科学的评测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法律制定和伦理人文等维度,系统性制定国家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刘庆峰说。
刘庆峰还提出,要与量子计算等关键研究的协同攻关,形成交叉学科的突破;重视大模型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打造AIfor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的科研新范式;在生命科学等多个科研领域引入人工智能通识课,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科研能力以及高水平通用人工智能理解能力的人才。
耿福能代表:
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培育“三农”新质生产力
■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灿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做好“三农”工作,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认为,科技创新仍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支撑。他建议,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培育“三农”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耿福能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调研时发现,一些地方引进新农业人员,采用新模式、新技术,产生了新业态、新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的同时,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案例。
考虑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现状,同时基于多年来乡村帮扶的经验及基层调研的思考,耿福能建议,培育新技术、新模式,使用优质和新型生产要素,以数智化催生乡村未来新产业。同时,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着力增强源头性技术储备,加强培育农业数智软硬件设施研制与应用。此外,提升农业生产者数智技能,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激发乡村全面振兴主体的创新活力。
齐向东委员:
创新发展“AI+安全”护航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城市报记者 胡安华
人工智能(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将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建议,大力探索“AI+安全”创新应用,抢占国家安全的人工智能战略制高点,提高我国应对网络空间安全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能力,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齐向东认为,要抓住三个关键,创新发展“AI+安全”:一是鼓励各行业头部企业与专业安全厂商结成创新联合体,在关键行业选取典型场景开展联合创新,共同探索大模型安全创新产品在威胁检测、漏洞挖掘、指挥研判等方面的应用。
二是设置专项基金,对研发创新“AI+安全”产品的企业,给予政府基金、贴息贷款或科研项目等支持;对率先取得技术突破,实现成果转化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给予奖励;对积极使用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给予相应补贴,推动“AI+安全”相关产业取得更多科技创新成果。
三是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鼓励成立校企共同体,在实践中培养更多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新兴产业领军人才。
吴国平代表:
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在文旅行业中的应用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亚欣
去年以来,从文字、语音到视频,人工智能正深刻地改变着每一个行业,也成为文旅企业创新产品、优化体验、提升管理的重要手段。
加快人工智能在文旅行业中的应用,不仅是文旅企业发挥功能使命、构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大美产品的有效途径,更是抢抓战略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建议:相关部门应根据文旅类企业特点,紧跟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趋势,制定人工智能在文旅行业的行业标准。
人工智能尚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产业化还有一段研发的过程。吴国平建议鼓励有条件的文旅类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政府对其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企业进行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提升,鼓励其对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实现活化,探索产品化、产业化方向。
当前,既懂文旅运营,又懂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性人才短缺,吴国平建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别是与职业院校密切合作。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3月11日 第 06-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