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河畔,清溪随行,流淌着悠悠岁月;人文荟萃,钟灵毓秀,演绎着匆匆年华;雨露润泽,阳光播撒,蕴育着芬芳桃李;时光荏苒,吐纳英华,滋养着莘莘学子。这里就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南朝鲜族乡汉族中心校,一所绿树环抱,药草飘香的九年一贯制新型农村学校。
近年来,为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南朝鲜族乡汉族中心校大力挖掘传统中医药文化优秀教育资源,以“砥砺教育”办学理念为支撑,以劳动实践基地百草园为依托,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为载体,全力打造“中医药文化+”特色品牌,深挖本地自然与人文资源所蕴藏的中医药文化教育元素,积极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传承新模式,让学生在丰富的劳动实践中认识道地中草药,积累中医药文化基础知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吃苦耐劳、知行合一、合作互助的精神品质,从而树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努力实现“教好书、育好人”办学目标。
中医药文化+美育特色体系,靓文化建设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引领“胸怀家国天下 砥砺美丽海中”大美育体系的构建。以百草园、果树园、五谷园、蔬菜园、春华亭、秋实亭、文化廊等为主体的“美育”文化景观,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受美、发现美、实践美、创造美。制作中医人物、中医典故、中医著作、中医运动等展板,与哈师大教授和研究生一起制作中医药标本墙,广泛宣传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中医适宜技术和养生保健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中医药文化+教育生态建设,兴阵地建设
将中医药文化元素纳入学校教育生态打造,学校兴办5000平方米劳动实践基地,种植黄芪、射干、石竹、红花、黄精等38个品种中草药,600棵桑树、500株连翘、20株榆叶梅、70株玫瑰、200株果树,6种豆类农作物、十余种蔬菜。全方位、全维度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打造文明有序、健康和谐的美丽海中、文化海中、爱心海中、快乐海中。
中医药文化+金色劳动教育,融课程建设
开设中医药知识课和中医药手工课,认识炮制器具,了解农耕文明,掌握种植技巧,开展创意制作。组织编写《海中劳动》《海中神农》等校本教学资料。通过种植、采摘、品尝、炮制、体验,科学合理地设置能听懂、有特色、重体验的海中小神农课程架构,建立任务清单,促进与学科课程的深度整合,把书本知识种进田园,把学科课堂搬进“农场”。培育学生的自立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和人文情怀。不断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为农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积蓄特色人才。
中医药文化+信息技术融合,强资源建设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基础作用,立足学校实际,多途径探索、多元化实施。以“颂春”“乐春”“绘春”“品秋”“拾秋”“晒秋”为载体,将“手绘中草药风筝”“端午画蛋”“端午撞蛋”、做香包、包药粽、斗百草、做寿面、打月饼、包饺子等通过小视频方式,记录劳作过程,体验种植快乐,享受收获喜悦,用智慧劳动彰显“融以创美、劳以生慧”的教育新样态。
历经一年时间完成涵盖由来、习俗、三候、诗词、饮食、养生、絮语的二十四节气网页制作。学生在实践中成为节气文化的探索者和传承人。
与智慧教育相结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建起数字化资源,通过二维码生动形象呈现中医药知识,加深孩子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在德智体美劳中传承中医药文化,进而达成“五育并举”的终极育人目标。
中医药文化+学生核心素养,行活动建设
让学生在观察、对比、实验、记录、探究中发扬团队精神,学会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以及与他人的平等交流的能力,感悟劳动乐趣。在“人参种植”“标本制作”“诗词吟咏”“汤歌传唱”“耳穴杵针”“健身养生”领略中华文化魅力,树养学生家国情怀。
教育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一个民族兴旺之石。“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今天,海中师生站在“振兴乡村”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思考乡村教育,本着对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新生事物抱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一种全力以赴的勇气,在这片金色的沃土上,走进真田园,感受真农业,办好真教育。传承、守正、延续、发展,播撒中医文化的种子扎根乡土,让中医药文化在海中遍地开花!(臧玉荣)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