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速递

打造沉浸式乡村党校学习实践基地

——驻黑龙江省兰西县红星村帮扶工作队探索兴村利民新路径

2024年11月22日 16:22:52

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帮助广大农村尤其是脱贫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振兴之路?黑龙江省政府研究室驻兰西县红星乡红星村工作队开阔思路、精心谋划,在兰西县委和绥化市委组织部支持下,探索在村里打造沉浸式乡村党校学习实践基地,承接当地新入职青年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等工作任务。学员们吃在乡村食堂,住在农户家“宿舍”里,朝夕相处间拉进了与农民的距离,埋下了亲民爱民的种子。同时,实践基地活跃了红星村文化生活氛围,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取得了多赢效果。

“过渡期”驻村帮扶工作的新探索

红星村距离哈尔滨市松北区57公里,距兰西县城5公里。尽管拥有较好的地理位置,但是红星村过去长期戴着“深度贫困村”“软弱涣散村”标签,村集体负债一度达170万元。在国家政策支持和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省政府研究室定点帮扶下,在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近年来红星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大幅增长。

省政府研究室从2017年派队开展驻村帮扶以来,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为根基,帮助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推动白羽肉鸡等特色产业发展,建立起从鸡雏孵化到规模养殖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改善村里基础设施,村内道路全部实现硬化亮化,建设了红色主题公园、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等设施。2023年,红星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00万元,资产总额达8000万元,村党总支获“黑龙江省2023年度乡村振兴示范党组织”等称号。

省政府研究室一级调研员、驻红星村第一书记曲贤杰说,当前帮扶工作进入了过渡期,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在巩固发展现有特色产业同时,驻村工作队深入分析研判红星村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提出打造乡村党校学习实践基地的方案,得到兰西县委和绥化市委组织部的支持。“红星村近年来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党群服务中心等设施具备了接待批量学员的基础条件,学员可以分散安置在村民家里住宿。初期也设想过在农户家用餐并支付费用,但是考虑到卫生等方面的原因,后来引进企业开办了食堂,为学员提供就餐服务。”曲贤杰介绍说。

兰西县党校常务副校长李广义表示,县委党校接收的青年学员中,大部分岗位将来的工作将面向“三农”,培训是重要环节。以往的入职培训等工作,通常是选择在学校或者社会上的宾馆等场所进行。能够把课堂延伸到村里进行沉浸式培训,让学员们对农村和农民有了更直观的接触和了解,是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

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唠农家嗑

红星村党总支书记吴会军介绍说,为筹建学习实践基地,驻村帮扶工作队联系爱心企业投入20万元援建了80平方米的水冲公厕,引进资金30万元开办了300平方米的红星大食堂;兰西县委组织部拨款亮化美化了红色主题公园和主要街道两侧,改造建设了培训室和教研室;乡村两级动员26户村民利用现有住房,为学员提供了整洁、舒适的住宿环境,成立了安全保障领导小组,制定了食宿安全和医疗保障制度。

2023年9月25日,中共兰西县委党校教学实践基地在红星村正式揭牌。同步举办的首期新入职青年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上,60名学员在基地接受了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内容包括现场教学、实地考察和与农户进行沟通交流等。

兰西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党校第一副校长王秉仁认为,培训的主要目的增进年轻干部对群众工作的了解,提升他们在调查研究和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能力。通过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唠农家嗑,培育党员干部脚上粘有泥土、心中装有百姓的为民情怀。

沉浸式培训在青年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学员经历了从来之前的恐惧、到结束时的不舍的转变。培训班学员、2024届省委选调生柯思远说:“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和实践经历。虽然时间短暂,但是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农村的真实状况,提高了我们年轻一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更加坚定了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初心。”

曲贤杰介绍,红星村学习实践基地运营以来,已承接了6期兰西县青年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任务,累计学员420人。依托实践基地,引进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等进村开展“闪闪红星”拓展训练营活动,增加了青少年研学旅行与拓展训练业务,设党史之旅、剪纸、面塑及做农家饭等10余门研学实践课程;对接省文史研究馆、黑龙江北大荒画院将红星村设为创作交流实践基地,30余幅原版精品北大荒版画在红星村展出,与兰西县书法家协会联合开展书画笔会活动,在赋予乡村文化内涵基础上,激发农民对乡土文化的眷恋。黑龙江省教育厅将红星村列为全省中小学研学(劳动)学习实践基地,哈尔滨音乐学院、哈尔滨顺迈教育集团等院校把红星村确定为主题党日和团建基地,兰西县多个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开展“4+N”主题党日活动。

培育年轻党员干部亲民为民情怀

绥化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郭彦武分析,依托乡村的真实“场景”打造沉浸式学习实践基地的做法,带来了多赢的局面。

一是增强了党员干部的亲民为民情怀。遴选干部很多是成长生活在城市的年轻人,很少接触农村生活,对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的举措与现状了解较少。为期一周的沉浸式学习实践活动,让年轻学员们近距离体验农村生活场景,了解乡村发展现状,为培育脚上粘有泥土、心中装着百姓的为民情怀提供了土壤,为他们接触和从事三农工作丰富了阅历。

二是增添了乡村的生活生机与发展活力。一批批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如汩汩清泉流进平静的乡村,带来欢声笑语。学员们住在农户家,听农户们讲述村里的发展变化,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看到乡村振兴发展成果,感受了淳朴民风民俗,收获了一份份厚重的乡情。学员们表示,回到工作岗位后,要积极宣传推介乡村党校学习实践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的发展变化,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三是拉动了农村三产增加了农民收入。基地开班以来,红星村累计接待各类培训及社会实践活动20余次,接待1000余人,通过乡村民宿与农产品销售,带动村民增收20余万元,现在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下批学员什么时候进村培训。此外,驻村工作队加强外联与拓展,与省建工集团、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共建关系,共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惠。(曲贤杰 陆铁男)

责任编辑:乔妙妙
  • 三农
  • 农村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