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罗源县民营企业水稻产业发展,促进水稻产业增收、农民增效,11月20日至21日,由福建省科普服务中心指导,福建省农学会针对罗源县飞竹镇重点民营企业提出的需求,组织了福建省农科院7位专家,在罗源县飞竹镇开展了以“促进科技兴农服务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省科技志愿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专项活动。
20日下午,专家组一行先后来到罗源县飞竹镇叶玉冰农场、罗源县飞竹镇利喜家庭农场、罗源县聚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地调研。
福建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黄庭旭一行指出,在农场种植水稻过程中,因为流转的土地很多,比较零散、地块较小,没办法实行机械化耕作,为了尽量节约人工,使用稻鸭综合种养技术是个较理想的选择,因为稻鸭综合种养选择的水稻栽培所用人工较少,且水稻品种的生长周期较长,可以用时间换空间,为企业争取到更大效益。
罗源县飞竹镇利喜家庭农场和罗源县聚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均种植紫米等高附加值水稻,且取得了较理想的收益。专家组一行建议可以多栽多种的同时,要多采用机械化操作减少人工成本。
调研结束后,专家组一行在罗源县飞竹镇人民政府召开了专家咨询与技术交流会,针对企业需求,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会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翁伯琦作了主题报告,共同学习领会并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入践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做好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工作,更好发挥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中生力军的作用。
21日上午,罗源县当地种植大户等近50人前来听取了福建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黄庭旭、副研究员解振兴两位专家对提高水稻种植技术的专题培训,并在会上积极交流。
黄庭旭在《科技创新引领特种专用稻产业发展》报告中重点介绍了特种专用稻、紫糯杂交稻、水稻直播旱种、稻鸭(渔)综合种养技术和水稻洁田技术。
解振兴在《优质稻栽培技术》讲座中则重点讲解了气候环境对水稻品质的影响和保优栽培技术、水稻抗倒伏栽培技术等。
21日上午,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陈华研究员一行前往罗源县福州丰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展调研,指出应不断提升加工技术,利用好互联网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本次省科技志愿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专项活动,由福建省农学会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共同主办。通过对三家水稻种植民营企业的现场调研,专家们提供了针对性技术服务,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对农户的科技培训,帮助提升罗源县水稻的种植技术水平,推动水稻种植技术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