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速递

第一届银耳产业发展大会在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开幕

2024年12月06日 22:40:00

12月5日,第一届银耳产业发展大会在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开幕,来自海内外业内人士齐聚一堂,见证银耳产业发展的新里程碑,共探银耳产业发展新路。

image.png

本次大会由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南南合作金融中心、国际蘑菇学会指导,宁德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支持,中国食用菌协会、古田县政府、宁德市农业农村局主办,中国食用菌协会银耳产业分会、古田县食用菌协会承办。

宁德古田“以菌立县”,在数十年间实现了银耳栽培技术重大突破,靠一朵朵菇架上的“银花”,走上了乡村振兴百姓致富之路。“银耳是古田人捧在手心里的‘金娃娃’,自古就有‘一斤银耳百担粮’之说。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从仿椴木到瓶栽再到袋栽,一次次突破技术壁垒,古田人找到了让银耳走入寻常人家的‘钥匙’。”古田县委书记张成慧介绍,古田银耳产量占全国90%、世界85%,“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世界银耳看古田!”

多年来以来,古田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不懈把食用菌产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村脱贫攻坚的富民产业,逐步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食用菌生产“县域工厂化”古田模式,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等多个国字号品牌,入选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今天的古田食用菌产业已具备生产发展规模化、产品结构多样化、平台建设全域化、营销网络链条化、服务体系社会化、品牌建设知名化的六大特色,食用菌加工产品种类丰富,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并打入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image.png

“从一朵难求到万家共享,可以说这里的每一朵银花都存在着千年历史,蕴藏千年记忆。”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介绍,小小的银耳让数以万计贫困群众摆脱了绝对贫困,还在闽东大地上铺就了产业振兴的康庄大道,形成50%涉农贷款用于食用菌产业、60%农民收入来自食用菌产业、70%农业人口从事食用菌产业、80%农业产值来自食用菌产业,银耳产量占全国90%以上的“56789”发展格局,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连续20年居宁德市第一。

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高茂林认为,古田银耳作为当地标志性的产品,代表了古田食用菌的形象,独步国内外市场。古田县不断追求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域标准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了标准化工作全覆盖,为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了技术和管理保证,为持续打造“古田银耳”品牌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和动力。他表示,举办第一届银耳产业发展大会、建设中国食用菌产业展示馆,十分符合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地位和历史地位。希望通过各方共同推动,助力中国银耳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食用菌产业再上新台阶。

当前,中国正积极推行大食物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银耳作为一种营养均衡的高蛋白质含量食物,能够成为粮食的重要补充,且具有保健和提高免疫力功能,在现代农业、食品工业及健康产业中具有广阔前景,具备列入粮食种类范畴的可能性。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副代表柯世明也肯定了古田银耳在帮助农民脱贫、增加财富方面的作用。他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在小农价值链发展方面有着丰富的历史,为世界粮食计划署在消除饥饿和构建可持续食品体系的使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期待共同努力,打造支持经济增长的价值链,赋能小农户、改善粮食安全,并促进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image.png

“古田建立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县域化产业体系,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银耳生产工厂。真称得上是‘世界银耳之乡’。”国际蘑菇学会主席格雷格·西莫在发言中说道,古田银耳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为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

格雷格·西莫在发言中鼓励各国同行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把握发展机遇,让银耳这一大自然的馈赠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事业。“国际蘑菇学会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食用菌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提出的‘大食物观’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深入思考,也是全球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在菌物上践行‘大食物观’大有可为。”

福建省政协主席滕佳材表示,多年来,福建跳出“一分田”的局限,充分利用山海资源优势,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茶叶、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十大特色产业总产值已突破2万亿元。古田坚持一县一品,一菌一县,从昔日库区成为中国食用菌之都。古田成功经验为地方特色产业融入“大食物观”发展大局提供样板,对福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齐扎拉说,古田立足区位发展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在践行“大食物观”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今天的古田走出了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成为全国28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之一,成为全国最大食用菌商品生产基地。“相信明天的古田将乘着发展的东风,一往无前,无惧风浪,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齐扎拉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吉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在主旨演讲中介绍,食用菌已成为我国继粮、菜、果、油后的第五大种植业,是农业结构优化关键力量。在国内,全国超七成贫困县借食用菌产业脱贫,“一荤一素一菇”理念渐入人心。国际上,我国与赞比亚合作建食用菌工厂成“南南合作”典范,彰显产业减贫与国际影响力。李玉指出,要继续走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创新之路,加快精准育种、智能栽培和精深加工的脚步,践行中国特色的“大食物观”,端牢中国“菌粮饭碗”。

据统计,去年古田银耳的种植规模、产量、产值、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逐步形成了闻名全国的食用菌发展“古田模式”,获得了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食用菌全产业链典型县一系列“国”字头金字招牌。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古田县平均每年培训食用菌生产者万余人次,派出技术骨干2000多人次赴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搞技承包。特别是2000年以来,古田县担任发展中国家培训食用菌技术人员,连续每年举办联合国南南合作网示范基地亚太地区食用菌技术国际培训班,共有来自墨西哥、哥伦比亚、巴拿马、委内瑞拉、多米尼加、古巴、萨尔瓦多、马来西亚、泰国、东帝汶等30多个国家的组织机构来古田考察培训,考察培训内容涵盖菌草栽培技术、菌草种植食用菌技术、古田食用菌种植模式等,累计培训学员700多人次。

可以说“哪里有食用菌,哪里就有古田人;哪里需要食用菌,古田人就将食用菌送到哪里”。

眼下,古田正在全力打造“世界银耳之都”,已建成中国•古田食用菌批发市场,成为全国食用菌产品集散地,被国家农业部指定为全国食用菌批发定点市场。打造中国•古田食用菌电商园,全县拥有电商企业400多家、电商店铺2700多家,营销网络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而且打入日本、东南亚、欧洲、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食用菌产销率达98%以上。

开幕式上,国际蘑菇学会主席格雷格·西莫现场授予古田“袋栽银耳发源地”。现场还举行了“推进中国乡村振兴国际合作实验室(特色产业古田银耳)”授牌仪式;食用菌栽培技术与可持续农业国际培训班第一批学员颁证仪式。

发布环节亮点纷呈,古田银耳营养评价指数、新华·中国(古田)银耳价格指数同期发布。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院长孙淑静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赵琪手中接过古田航天银耳公证书。2023年,古田银耳搭载神舟16号载人飞船进行太空辐射诱变育种,现已完成出菇实验。

古田县副县长陈锐杰也在开幕会上为中国食用菌之都现代产业园进行招商推介。

当天还进行了中药银耳质量标准研究签约仪式、银耳国际标准编制工作启动仪式。

同日,三场以《乡村振兴与银耳产业发展》《创新与可持续解决方案助力粮食安全与农村生计改善》《以食用菌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会在中国·古田食用菌文化博览中心举行。(蒋灿禄)

责任编辑:乔妙妙
  • 古田银耳
  • 食用菌
  • 农业
  • 三农
  • 种植业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