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南山区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深度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推动文化、体育和旅游事业的融合发展。当前的南山区,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势头强劲,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深入、艺术工作有序推进、旅游投资不断提升、宣传推广效果突出、文旅市场管理有力有序。
项目打底,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南山区积极做好资源能源、特色餐饮、文化旅游“三篇大文章”,把文旅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培育,启动文旅强区战略,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落实专项资金,支持文旅产业发展。
南山区把握电商风口乘势而上,依托影宸新媒体基地倾力打造全市电子商务旗舰,大力推广“俄品客”品牌连锁加盟,发挥“互联网+新零售”电商模式,逐步扩大本土品牌,吸引16家优质电商企业以及上下游供应商企业入驻,以品牌为引领推出城市名片“鹤岗味”,打造鹤岗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逐渐成为全市最具代表性的共享直播平台。强势引进全省东部地区首家规模最大的全季酒店4.0旗舰店,总投资20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餐饮、商超等业态消费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再添“新地标”。
锻长补短,发展动能积蓄增强
南山区发放专项政府消费券4批次,匹配资金200万元,带动消费近6000万元,成为全市首个区级政府消费券投放示范区。
南山区九州美食街位于麓林路,现有餐饮、台球厅、网吧、KTV等经营场所127户,2024年在原有亮化基础上对九州美食街进行提档升级,建设独具特色的美食街迎宾门、双面过街LED网格屏、增设缠树灯带霓虹灯亮化设施,搭建夜间消费场景,塑造独具魅力的美食文化氛围,与美食文化相融合,增加艺术感和吸引力,提升街区的品质和文化内涵、美食街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业态丰富、“烟火气”浓厚的夜间消费集聚圈。
文化铸魂 提升城区文化气质
南山区积极推动文化创新,打造新兴文化业态和文化活动,增强辖区群众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使文化精神深入人心,塑造独特、高雅且富有内涵的城区文化风貌,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品质提升。
文艺表演活动多层次。精准对接辖区群众文化需求,开展非遗传承版画手工制作、彩绘等文体活动195次,南山区三支代表队参加全市秧歌队展演,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开展闹元宵、迎亚运、庆七一“语润南山 向新而行”、庆十一“盛世欢腾华章 不负南山岁月”、“欢乐冰雪 共创未来”等系列文艺活动16场次,受众群众达7.8万余人次。
文化展览活动多维度。成功举办鹤岗市书画双年展,年展汇聚了全省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172幅作品,其中金奖4幅,银奖8幅,铜奖12幅,优秀奖37幅,入选100余幅,展出作品主题鲜明、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在守正创新中各具特色,涵盖了油画、中国画、版画、水彩画、连环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示了本地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和区域文化特色。
文化讲座活动多渠道。邀请专家学者为群众讲解历史文化、文学艺术、非遗传承等方面的知识讲座4次,提高辖区群众的文化素养。
文化培训活动多领域。组织专人赴办事处、社区基层文化阵地开展文化下基层辅导50次,对15个基层文化阵地跟进提供专业艺术指导服务,艺术培训课程涵盖绘画、舞蹈、音乐、朗诵等多个领域,为有兴趣的群众提供了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四个综合文化站被评为国家级文化站。
文化宣传活动多途径。今年主办国家级体育赛事1次,省级体育赛事2次,市级体育赛事2次。通过毽球争霸等系列体育赛事,多家媒体对赛事预热宣传报道,全程直播赛事,为南山旅游聚人气、增活力、展魅力,大力宣传活力南山新形象。借助中央和省市级主流媒体宣传资源优势,扩大宣传效果,在中央级媒体平台发布信息4次,省级媒体发布信息34次,市级媒体发布信息48次,深入挖掘南山地区文化发展新举措、新成效、新经验。
传承文化,点亮辖区校园之光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基因与精神标识。鹤岗市南山区,这片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积极响应国家文化传承号召,开启非遗进校园之旅,力求让古老技艺在校园中焕发生机,让莘莘学子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
南山区拥有丰富多样的非遗项目,涵盖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俗等多个领域。诸如传统剪纸艺术,以其细腻的线条、精巧的构图,展现着东北民俗风情;扎染染色工艺,将由浅至深的色彩变化,通过不同染料的组合,调配成各种各样绚丽的色彩,诉说着生活的过往;还有独具特色的皮影戏,
通过孩子们操纵人偶展现舞蹈和表演的动作,传唱着地方故事。这些非遗项目扎根民间,是南山区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为校园传承提供了肥沃土壤。
南山区委书记王波(右)到学校了解非遗工作
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区委书记、区长多次对非遗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设立非遗进校园专项基金,学校积极争取社会捐赠,与企业合作,文化企业赞助非遗文化节,以广告位、品牌宣传等回馈企业;探索文创产品开发,售卖学生非遗作品,反哺教学资金池。
强化师资力量保障。完善校内教师激励政策,将非遗教学成果与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挂钩;为校外传承人提供交通、健康保障,建立传承人人才库,培养年轻一代传承人作为后备师资,确保授课连贯性。
传承创新协同共进。搭建非遗传承创新研究平台,组织专家、教师、学生、传承人研讨,结合时代需求与学生喜好,平安幼儿园将剪纸与现代动漫结合、用 3D 打印辅助传统扎染设计等创新路径,既守正又创新,让鹤岗市南山区非遗进校园之路越走越宽,让非遗之光在校园永绽光芒。
实现学生成长蜕变。通过非遗课程学习,学生了解家乡文化历史,熟知非遗项目工艺流程,如在学习传统编织技艺时,掌握编织结构原理,拓展物理知识应用视野。据问卷调查,参与非遗学习的学生85%都能清晰阐述至少两项本地非遗项目内涵。不少学生熟练掌握一门非遗技艺,作品屡获佳绩。在市级青少年艺术大赛中,南山区学生的非遗手工艺作品获奖率逐年攀升,近三年达30%,部分优秀作品还被选送至省级展览。非遗传承中的耐心、专注、精益求精品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教师反馈,参与非遗学习后,学生课堂专注力提高,面对困难更具韧性,在团队项目中合作意识增强。
实现校园文化繁荣。非遗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建设,校园走廊挂有剪纸、书画作品,宣传栏介绍非遗知识,一校一品特色突出,松鹤幼儿园以“皮影戏”为主题打造校园文化景观,成为区域校园文化名片。非遗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文化节、社团活动期间,校园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师生参与度超90%,增强学校凝聚力与向心力。
实现社会影响扩大。学生将非遗知识带回家,亲子共同参与非遗创作,增进家庭文化氛围,家长对学校非遗教育满意度达92%,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学校非遗社团走进社区表演、展示作品,传播非遗文化,获社区居民好评,提升区域文化知名度,吸引周边地区前来交流学习非遗进校园经验。
基层文化,激活公共力量发展
南山区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引导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下沉,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探索“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主办各级别赛事组织标准化。赛前,通过明确各级别赛事的场地、设备、人员资质等标准,确保筹备有序。赛中,严格执行竞赛流程、裁判执法、安全保障等规范,保证赛事公平公正、安全顺利进行。赛后,依据既定的成绩统计、反馈收集标准操作,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持续完善赛事标准化体系,提升赛事组织质量与影响力,推动赛事活动高质量发展。
基层文化阵地督导检查规范化。每月对各街道、社区基层文化阵地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督促各街道、社区制定和落实好南山区基层文化阵地管理制度,强化文体活动举办跟踪问效,四个基层文化站均被评为国家级文化站。
健身公共设施提档升级现代化。不断织密全民健身网络体系,大力向上争取52.5万元器械支持,因地制宜拓展活动场地,今年新建1处笼式多功能运动场、3处健身路径、3处室外乒乓球台。
辖区体育人才培训开展系统化。培养壮大辖区科学健身基层指导人才队伍,提升全区科学健身指导水平,组织开展南山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发放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38人次,推荐辖区体育协会队员参加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其中8人获得二级社会指导员称号。
征途回望千山远,前路放眼万木春。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南山区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建设,以高质量快速发展为目标,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山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王威)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