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学是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等人于1920年创办的红色学校,从这里走出了三位中共一大代表,被誉为“党史上最牛中学”。近年来,学校高举人格教育旗帜,贯彻绿色教育理念,注重高质量发展,办学成果斐然,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武汉市普通高中领航学校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获得武昌区高考质量一等奖。仅2021年,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湖北卫视、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媒体对学校进行报道多达140余次。这所红色校园,在绿色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更加生机勃勃!
杨定成
遵循规律
努力建设“科学、人文交融”的学校文化环境
一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教育积极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初中教育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发展其思维拓展能力,改善学习方法; 高中教育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发展志向和路径。
二是遵循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
表现为教育的规模结构、数量质量、网点布局、资源配置等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技能相结合、知识培养和品德塑造相结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互作用的规律等等。
三是遵循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规律。
主动跳出教育看教育,面向社会办教育,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教育。学校就像一个人:第一层面是“肌肤”,就是我们看到的硬件,这是外相;第二是它的“血液”,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人力;第三是它的“精神”,也就是学校的文化,这是核心。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说:“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学校要让理念和文化成为滋养学校生生不息发展的一片肥沃土壤,让文化成为浸润师生持续成长、提升综合素养的营养液。
遵守规则
强力营造“规范、清洁、文明、高效”的学校管理环境
“创新不是无规则的游戏,创新不是任意改变规则,创新是在遵守规则前提下的创造”。遵守规则是学校办学和教师工作的底线。在“规范”与“质量”之间,需要正确处理好几方面的矛盾:
一是规范办学行为与应试评价观念的矛盾。
规范办学行为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可能在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考试分数,学校会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
二是规范办学行为对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带来巨大的挑战。
规范办学行为,并不意味着不要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教师来说,在减少教学时间、减少学生作业量的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这一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是规范办学行为对学校管理水平的考验。
如何使一线教师从内心接受并真正拥护学校的规范办学行为,在实际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去执行,这对学校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考验。
轻负高效
主动构建“以学定教、和谐共生”的绿色课堂环境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其实就是教学不科学的同义语,要切实树立起“减负质量观”。教学是一根链条,备课、上课、布置作业、个别辅导和评价等基本环节一个不能少,哪个环节脱链都会直接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但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师在备课时要注重考虑自己每次教学行为的价值,在上课时要关注学生课堂上是否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与能力。也就是说,“减负质量观”的核心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持续发展
着力开发“多元、开放、丰富、自主”的课程资源环境片
初中三年是为了中考,高中三年是为了高考,甚至从小学就开始备考。因此,长跑12年身心倦怠的孩子往往错将高考当终点,殊不知,此为人生起点。6年功利教育将带给学生60年混乱和迷茫。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曾告诫教师:“教孩子6年,我们要为他的60年打好底色。”
武昌区坚持以“大完中”的理念来办区域教育,以促进各学段的自然对接和学生的持续发展。从纵向上说,各学段应有不同的发展定位,不同的发展目标,不同的发展方式,但又相互衔接呼应而成为连贯的整体;从横向上说,学校内部应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加强对非应试学科课程的管理与课程资源开发,努力建设开放、丰富的课程文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培养创造更大的空间,为学生的持续发展乃至终身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
以上是我对绿色教育的关键要素的个人理解,也许并不准确,也许还很粗浅,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形成共识并持之以恒地付诸行动,那就是——坚定绿色教育信念不动摇!追求绿色教学质量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