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和教育”润泽学生“可见成长”

2024年07月10日 20:24:58

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校长马新银

image.png

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始建于1955年,坐落在美丽的东湖之滨。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为学校营造了得天独厚的育人环境。

2022年5月24日,晨光熹微,微风沉醉,正是学生进校的时间。学校花坛围满了学生,原来是一只受伤落单的雏鸟立在花坛旁的空调架上。它太小了,飞不起来。孩子们想救它,却不知怎么办?当时我正好在校门口执勤,看见学生们在围观,就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于是,我找来扶梯,小心翼翼救下小鸟,在一众学生护送下将它安放到学校的生态园!随后“小鸟得救了!”“小鸟有家了!”的消息,就传遍了校园。

我们常常问,什么是教育?我觉得这就是教育!

近60年来,学校扎根“武昌绿色教育”的沃土上,以“构建师生共同的生命乐园和精神家园”为愿景,遵循“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办学理念,坚持以“和教育”为引领,以和慧课程、和创课堂、和雅师生、和美校园为基本途径,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image.png

一、坚持“和教育”的内涵思考

在水果湖一小东北角,有一棵枝繁叶茂的银杏树。这棵银杏树的年轮与学校的校龄几乎一样长。每到深秋季节,金黄的银杏树叶在秋风中飒飒作响,翩翩起舞,落满一地。有天我课间巡查校园,看到几个孩子在银杏树下玩得不亦乐乎,有的在一片一片地捡拾落叶,小小手上已经握了一大把;有的仰起头,伸着小手准备接住正在随风飘落的一片片叶子;有的孩子蹲在地上,拿着一片片树叶一片片地看,一片一片地瞧,那专注的深情好像在看一本有趣的书籍;还有的孩子手上,衣兜里,书包里都装满了银杏树叶......看着眼前这一幕,我足足站了有五分钟,孩子们也没有注意到我,我没有去打扰孩子们。但我悄悄做了一件事,我通知后勤部门,嘱咐以后校园清洁时,银杏树叶不要很快清扫掉,留一段时间给孩子们玩。自此以后,校园秋季满地金黄的银杏落叶以及银杏树下嬉戏玩耍的孩子们成了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教育工作者心中也有一千种对教育的理解。但我想,总有一点是相通相同的,那就是好的教育一定是“目中有人”“心中有人”的教育。武昌教育这些年一直提倡并遵循“绿色教育”发展理念,我想绿色教育的理念其核心应该就是“以人为本”,“生命在场”的教育。我校的和教育理念和绿色教育理念恰好是相通的,是一脉相承的。

什么是和教育?我们认为:和教育就是秉承绿色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和”理念为指导,以“和”为价值导向,以“合”为途径和方法,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的影响,促使其得到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达到“由合致和,合和树人”的实施过程。

基于传统文化:和的初义是声音相应和谐(甲骨文 金文 );“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

基于人的发展: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我们认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以人为本,就是要依靠人,提高人,尊重人,为了人。概括起来四句话:

必须把依靠人作为学校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

必须把提高人作为学校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

必须把尊重人作为学校和谐发展的根本准则;

必须把为了人作为学校和谐发展的根本目的。

我们倡导的和教育是:

和教育是有教无类,以人为本的教育;

和教育是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教育;

和教育是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教育;

和教育是聚焦素养,均衡持续的教育。

image.png

二、坚持“和教育”的行动实践

(一)“和慧课程”:让课程为儿童终身发展播种奠基。

课程应该带给学生美好的生活与生命的成长。和·德课程 ,关注品德教育;和·智课程,关注于学科素养;和·心课程,关注身心健康;和·艺课程,关注审美修养;和·创课程,关注创新创造。

近年来,我校逐渐搭建并不断完善水一小课程建设体系,通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形成了层次分明、关联融合的“和”课程群。为突出课程的适合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学校着力打造“课程超市”:一是优质供应国家课程,保障学生学习与发展“必需品”质量;二是丰富特色“课程商品”的系列化、多样化供给,增加学生学习与发展“发力点”数量;三是赋予学生“消费者”的自主、灵活选择权利,创设学生学习与发展个性化空间。

水果湖一小除了有一棵“树”,还有几块“园子”。2020年,抓住学校旧楼拆建改建机会,我们克服人力物力财力等等方面的困难,决定在有限的学校空间里面找出几块地方兴建生态园。智慧生态园从选址建设到用途规划,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出谋划策。在智慧生态园中,有四季瓜果蔬菜种植、生态池金鱼养殖、水培种植、鱼类研究和植物共生等学习探究功能区。学校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素材,为学生建立起新的课程体系,将科学、美术、语文等学科课堂迁移至智慧生态园。学生是智慧生态园的小主人,园中各种瓜果蔬菜的种植生长,鱼和乌龟的生长,学生都全程参与。他们在亲手种植中,观察花卉瓜果的成长过程,在陪伴与呵护中浸润生命教育。我校科学教师郑曾贞在做种植杯的实践活动中,布置学生持续观察种子的变化,目的是探究植物种子是先生根还是先发芽,最后作一幅自然笔记。其中有名叫杨思涵的学生坚持每天观察每天记录,刚开始的记录中,她一直使用“芽”这个字眼,而从第7天的笔记开始,她开始使用“根”和“茎”来描述。连续十一天的观察和记录自然笔记后,她自己发现了原来植株种子发的“芽”并非芽,而是植物的根,从而建立了正确的科学观念,而这一切是在实践中得来的。更多的的孩子也坚持持续观察,甚至将种植杯中的植物移栽,观察它继续生长的过程,孩子在家进行观察,甚至也带动了家长开始学习认真细致的观察食物,这也是实践过程中意外的收获。

如今,智慧生态园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壁垒,是学校加强劳动教育,落实落地“五育融合”的有力举措,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典型案例。它让学生充分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为学生们享受劳动、亲近自然、探索植物生长规律的好平台。孩子们在这里观察、记录,并参与管理,在劳动实践中收获丰收的喜悦和知识的硕果。

(二)“和创课堂”: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

“和课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顺应儿童认知成长规律,用“和”的形式和规律展开教学,“和课堂”的主要特征概括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合和为策略,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素养为目标。同时,以“和”文化改造创通课堂文化,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因素融合思考,系统设计,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经历的生命历程。2019年,我们与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专家团队合作,开展基于可见学习的深度学习研究,以“深度科研”引领“和创课堂”建设。和创课堂关注学习可见,即用完整的学习过程,丰富的学习层次,多样的学习投入来体现“可见”;和创课堂关注思维发生,经由动作思维、逻辑思维到高阶思维,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是小学生典型的高阶思维;和创课堂关注文化浸润,即师生均体现文化回应、具有文化敏感性,用文化浸润课堂,实现文化育人;和创课堂关注素养表现,聚焦于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让核心素养可见,实现学生精神发育。

我们认为:

和的课堂一定是民主可见的课堂。

和的课堂一定是开放可见的课堂。

和的课堂一定是鲜活可见的课堂。

和的课堂一定是探究可见的课堂。

和的课堂一定是个性可见的课堂。

和的课堂一定是成长可见的课堂。

近年来,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质课比赛中,我校21人次获得部级优课、67人次获得省级优课奖项;在省市区优质课、精品课评比中,近100人次获得一、二等奖。

image.png

三、“和雅师生”:让师生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郑三雄、张琳是我校骨干教师,2018年,夫妻俩递交了下乡支教申请书。考虑到他们带着毕业班,学校没有批准。2019年5月,他们再次申请。这次,学校同意了。困难随即而来。郑三雄夫妇的大儿子已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但小儿子还不到5岁。母亲年过七旬,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把老人孩子单独留在武汉,夫妻俩不放心。“带着妈妈和孩子一起去麻城!”妻子张琳提出了举家支教的想法。老人从未离开过武汉,起初有些不愿意,但作为退休教师,她的教育情怀最终战胜了现实困难。郑三雄老师扶老携幼拖家带口举家支教的大爱故事,感受了许多人。夫妇二人荣获“最美家庭”“荆楚好老师”“湖北好人”等光荣称号,在省内外引起广泛影响。近8年来,我校陆续有21位骨干教师接力到麻城支教,用责任与大爱书写新时代好教师的新篇章。

教师是立校之本,是兴教之源。我校教师发展理念是: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学生为本,终身发展。

师德为先: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过程中,将师德放在首位。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评价教师时将师德师风摆在首位。

能力为重:在以“教”为中心的课程向以“学”位中心的课程变化过程中,教师的“能力结构”出现了变化,教师的“能力重点”发生了转移。后者更注重搭建“学”的支架的能力。

学生为本:呵护学生生命,尊重儿童价值,满足学生需要,维护学生权利,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面的发展每一个学生。

终身发展:教师是终身学习者。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要求。

我校学生培养目标是:健康、快乐、灵动、优雅。

健康指向身体,快乐指向心灵,灵动指向思维,优雅指向气质。我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就充分体现“和”的理念。通过“五育融合”“五育共美”,促使学生“全面的和谐的生长和发展”。

2022年,我校精心打造的朗诵剧《红巷印象》在湖北省第十二届黄鹤美育节和武汉市第十三届学校艺术节优秀文艺节目评选中均荣获一等奖。获奖不是目的。朗诵剧《红巷印象》的初步设想是引导小学生了解历史,用艺术的形式再现历史,赓续红色人基因,培育时代新人。该剧分为四幕,以穿越时空的对话形式,讲述两位民国时期的孩子与当代参加社会实践的小学生在红巷偶遇的故事。通过走进红巷,发掘、寻访红色记忆,对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进行再现,见证在红巷中孕育的革命火种逐渐撒播至神州大地,以小学生的视角再现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红巷印象》的诞生记录了水果湖一小剧组孩子们艰辛排练、茁壮成长的过程。排练初期,在纠正孩子们的发音及舞台表演上,我们专门聘请了校外专家对他们进行了专业指导,家长还带孩子走进红巷,通过讲解员的详细讲解,对“红巷”的这段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经过大半年的社团活动与集中排练,几经周折,2021年10月24日,武汉市第十三届学校艺术节比赛优秀节目——朗诵剧《红巷印象》在学校成功录制。《红巷印象》能走上舞台,对孩子们既是一次红色历史的教育,同时也是一次艺术表演的锤炼与意志品质的磨砺。

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我校学生参加由湖北省文明办主办的“童心向党 党的故事我来讲”湖北省中小学生学党史演讲活动中亦荣获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红巷印象》获得湖北省黄鹤美育节一等奖;学生在市级以上各类竞赛中有上千人次获奖……

image.png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教育”已润泽学生“可见成长”。因为教师投入了爱,所以才能深入地了解学生;因为学校投入了智慧,所以学校才能深入教育改革创新的领域;因为对教育事业的倾心投入,所以才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丰厚回报”……

春播夏耘,秋收冬藏,顺应四时,遵循规律,才是教育最好的模样。


责任编辑:乔妙妙

课堂管理课程学校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