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红,正高级教师,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校长。先后出版4本专著,发表论文50余篇,荣获湖北省体育特级教师、湖北省名师、武汉市黄鹤英才、武汉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今年6月,来自国家教育部门与湖北省、武汉市以及武昌区教育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等一行40多人,一起观摩了学校的新媒体、新技术应用的展示活动:在观摩课上,五年级学生人手一本电子书包,通过谷歌地球、搜索网络信息、QQ空间展示交流、双屏播放视频、微博发送感想等多元化信息手段,一下子将学生带进了藏北草原,让学生感受到草原自然风光的美丽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观摩的专家纷纷赞叹:三道街小学在电子书包、电子双板等新媒体的使用、资源的建立、课堂上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学方式的变革等问题上的研究和探索走在全国信息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取得的成绩令人称赞。
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创建于1946年,这里历史积淀厚重,人文氛围浓郁。三道街小学在这块文化昌明的教育热土深深扎根,早已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如今这棵参天大树上又结出了新的果实——教育信息化。
一、抓顶层设计,勾画数字校园蓝图
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是最早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学校之一。近几年来,学校坚持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坚持应用驱动,共建共享;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坚持深度融合,引领创新,一路边行边思考,最终决定以“教育信息化提升教学质量”这一主题为突破口,围绕学校“夯实发展基础,培育创新人才”的办学理念和“教育信息化走向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策略,以学校教师队伍的高水平整体信息技术运用为优势进行改革与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二、抓课题研究,打磨学校教育信息化名片
多年来,学校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从语文与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科整合为突破,形成了以开发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主的科研特色。从“九五”到“十一五”,学校共承接了国家、省、市级研究课题15个,涉及数学、思品等近10个学科。“十一五”期间,学校先后承接的省科研规划办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研究》、国家课题《现代学习方式研究》和省科研规划办立项课题《提高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策略研究》圆满结题。学校承担的中央电教馆与美国world links组织合作项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world links think.com”国际化课题、国家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均成功结题,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子课题组”。这是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科研上迈出的一大步,也是国际交流开始的第一步。
三、抓硬件配置,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装备水平
完备的硬件投入是教育信息化得以推行的基础和前提,设备的更新、硬件的添置为学校创建现代教育技术特色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每个班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配置了三“机”一“幕”;2000年架设了100兆的校园网络,并建立了收藏量达4千多碟的电子音像库;从2009年开始,教育局先后斥巨资重建了两个50座学生计算机房,为全校22个班全部配置电子单白板、电子双白板,所有专用教室都安装了60寸的液晶触摸一体机,双网信息覆盖到全校每个房间,实现“班班通”,并配建了全新的微格教室和学术报告厅。
微格室、电子书包、因特尔一对一上网本等先进新媒体设备的引入使学校硬件设施水平跨入全国先进行列,使三道街小学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革。
四、抓队伍建设,促进师生媒介素养
三道街小学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健康成长赋能的潜力,为使现代教育特色在学校办学中凸显优势,学校多项并举,大力推进师生媒介素养教育。
一是注重加强管理,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制度督促落实信息技术课程,使用并维护好信息设备。规定45岁以上的教师每周教学必须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二次,45岁以下教师每周必须使用三次以上,并与每个月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一大批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建立“听”“查”“评”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学科整合应用的过程管理。通过这些措施,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的管理轨道。
二是自编校本教材,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为了彰显学校的信息教育特色,学校自编了校本教材《媒介素养》,让孩子们从认识媒介、辨别媒介、运用媒介、创造媒介四个方面进行积累,并在全校1—6年级每周利用1课时进行推进。
硬件的更新、理念的提升、行为的变革,让三道街小学变得更加美丽,课程更为有趣,课堂更有吸引力,师生更有个性化……“岁月如歌声声远,事业如棋局局新”,展望未来,三道街小学正以崭新的面貌,振翼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