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黄俊:土家吊脚楼“守”艺人

2024年02月24日 17:44:57 恩施晚报

春节前,记者来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椒园镇,黄俊工作室,一个充满木屑香味的木工坊,几台木工机轮番开动,木屑漫天飞舞,黄俊正在加紧赶制年前的最后一批木工订单。陈列架上,精美的木雕和微缩模型引人注目,尤其是土家吊脚楼模型,最是令人叹为观止。

image.png

这些杰作全都出自黄俊之手。

黄俊从小就与木作技艺有着不解之缘,到他这里木作技艺已经传至第三代。16年间,他一直致力于土家杆栏吊脚楼营造技艺的学习与传承,不断探索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通过复刻的方式,让土家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得以展现和延续。

他曾获2022年湖北省“荆楚工匠”、国家艺术基金土家吊脚楼项目优秀成果金奖、恩施州“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荣誉。在第七届中俄线上“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多个展会上,他的吊脚楼微缩模型让土家传统建筑大放异彩。

怀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非遗传承的责任,黄俊正在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这条道路上砥砺前行。

精于工 追求至臻传承民族技艺

与木头结缘,源自黄俊的父亲黄志鹏。黄志鹏是一名非遗传承人,从事木雕和石雕相关工作,已经做了40多年。还在读小学时,黄俊就帮着父亲磨石头、打下手,在石雕、根雕堆里长大。

曾经有一位韩国客商,不远万里赶到恩施大山,只为了求得黄俊的父亲制作的一套文房四宝。外表青灰、内含形似菊花的白色方解石晶体的石头,在父亲的手中变幻出青松、仙鹤、白菊的模样,时至今日,他仍记得对方小心翼翼手捧着砚台仔细观摩的样子。

也许正是那时,一颗种子就种在了他的心里。

“雕刻需要非常专注,一天下来只有雕刻刀和锤子的声音。”黄俊说。2007年退役后,他专心向父亲学习木雕技艺,刻刀和锤子就成了他不离手的工具。为了精进技艺,在父亲的支持下,黄俊四处拜师学艺,苦练基本功。

2017年,黄俊在咸丰县结识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万桃元。

“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化瑰宝。”精巧的土家吊脚楼让黄俊大受震撼,十年苦心孤诣,他确信自己找到了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当黄俊的父亲将“让儿子拜师”的想法向万桃元提出时,被其委婉拒绝。万桃元直言,与几十年前的繁荣景象相比,如今建吊脚楼的越来越少,光靠这门手艺很难维持生计,很少有人能坚持下去。即便如此,黄俊依然决定从零学起,唤回远去的吊脚楼。

以后的日子里,他一有空就跑去向万师傅讨教,回到家,便一边回想所学,一边尝试着制作。有时为了攻克一个难题,60多公里的路程,他会一天驱车往返好几趟。

3个月后,黄俊做出了一个长160厘米、宽80厘米的完整吊脚楼微缩模型,这片诚心终于打动了万桃元,答应收他为徒。

每次制作吊脚楼模型,要经历选料、切割、平刨、压刨、锯料、打孔、精修、组装等工序,全程都要一丝不苟。“做吊脚楼不用钉子,全靠榫卯咬合加固,中间有一个环节出了偏差,最后就无法成形。”黄俊介绍,想要把模型做得越小,对手艺的要求就越高。

长120厘米、宽60厘米,长80厘米、宽40厘米,直到做出长50厘米、宽28厘米的作品,随着技艺愈发精深,在黄俊手下诞生的吊脚楼微缩模型愈发小巧精致。

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与父亲黄志鹏所传授的木雕技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但他的热爱与坚持,也得到了父亲的认可。“一件事做不好,件件事都做不好。手艺人应当有这样的‘工匠精神’,我非常支持他的选择。”

匠于心 锐意创新推广传统文化

2021年底,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拍摄组联系到黄俊,表示想拍摄记录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黄俊欣然答应。当拍摄组一行抵达黄俊家中时,赫然看到两个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冰墩墩“住”进了吊脚楼里,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形式令众人赞叹不已。

“冰墩墩‘住’进吊脚楼”这一趣事随后被制成短视频传到网上,获得不少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要让土家吊脚楼名声更响、走得更远,必须在传承好手艺的同时有所创新。”黄俊说,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尝试了。2021年,黄俊申请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的县级非遗传承人,技艺已得真传,前路还需继续摸索,所幸他从未停止思考。

得知黄俊想在土家吊脚楼这个领域大展拳脚,作为老一辈工匠的父亲第一个支持,有时还亲自参与到吊脚楼模型创作当中。随着一件件精巧的吊脚楼微缩模型频频亮相,黄俊在“圈子”里渐渐小有名气,也结识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

2023年,黄俊以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的身份到浙江省金华市参加“中国传统古建筑培训班”。在这里,他对全国各主要传统古建筑流派有了更深的认识,不禁在内心与土家吊脚楼作了一番比较。

“土家吊脚楼独具风格、造型美观、造价低廉,未来前景一定很好。”在与福建同学许诏泉交流时,对方直言对土家吊脚楼的认可,而这一番话,也让黄俊的心思活络起来。

在深入了解后,黄俊发现徽派、苏派等古建筑流派,平均每平方米造价一万元左右,一栋完整的建筑造价动辄好几百万元。而土家吊脚楼平均每平方米造价往往只要几千元,而且土地利用率高,无论是营造民宅还是打造景点,都是非常有利的优势。

“土家吊脚楼不缺市场,缺的是品牌。”带着这个结论回到家乡的黄俊成立了嘉木记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他的土家吊脚楼事业迈入新的阶段。

如今的黄俊比起以前更忙了。他带着吊脚楼模型积极参展,让精美的土家吊脚楼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为传承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他先后和恩施职院、彭家寨中意国际研学营、武汉传媒学院等多个研学基地、大学签订合作协议,长期为学生们授课;同时他也在积极探索将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与旅游相融合,开创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创旅游产品。

“现在做得还远远不够,我还有好多想法等着化为现实。比如利用土家吊脚楼天然的榫卯结构,打造‘土家族的乐高’,既充满趣味,又能起到很好的推广作用。”黄俊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家吊脚楼历经沧桑,但还有黄俊这样的年轻传承人在坚守、延续、发扬、传承。

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乔妙妙

吊脚楼黄俊父亲

热点新闻

新闻推荐

关于我们

报社简介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城市服务

广告服务 诚招英才

版权合作 商务合作

报社业务

新闻投稿 读者来信

报社公告 品牌监督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